案例中心

斯诺克新增赛事;斯诺克新赛季赛程表

2025-07-18 1

新赛季的斯诺克巡回赛迎来重大变革。随着六站中国赛事的强势回归两项全新排名赛的加入,2025-2026赛季的赛历覆盖地域更广奖金池再创新高,标志着斯诺克全球化战略进入新阶段。赛事总量突破50项,时间横跨2025年6月至2026年5月,从英格兰莱斯特的资格赛启幕,至克鲁斯堡世锦赛落幕,全球球员将踏上历时11个月的密集征程。这一布局不仅为球员提供更多竞技舞台,更通过赛制革新与奖金升级,重塑职业赛事的竞争生态。

赛程结构与新增赛事亮点

赛事版图东西并进。本季最大亮点是西安大奖赛的创立(10月7日-13日),冠军奖金高达17.7万英镑,成为继世锦赛英锦赛后奖金第三高的排名赛。其资格赛将于9月1日在英国莱斯特启动,延续“资格赛+正赛”的分段模式。另一新增赛事武汉公开赛(8月24日-30日)填补了中国夏季斯诺克空白,卫冕冠军肖国栋将作为头号种子出战延期资格赛。该赛事资格赛已于6月22日在莱斯特开打,64强席位争夺战涵盖周跃龙斯佳辉等22名中国球员。

中国赛季形成“双核心”格局。全年6站中国赛事贯穿7月至次年3月:上海大师赛(7月28日)开启亚洲序幕后,武汉西安南京(国际锦标赛,11月2日)香港(世界大奖赛,3月3日)玉山(世界公开赛,3月16日)接连登场。其中香港首次承办世界大奖赛,玉山重启世界公开赛,中国成为唯一拥有半年跨度职业赛事集群的国家。

赛制革新与奖金升级

资格赛机制优化促公平。针对低排名球员的“生存困境”,世界斯诺克对五站赛事(威尔士英格兰等公开赛及德国大师赛)推行“分层资格赛制”:世界前32名直通正赛64强;65-96名与97-128名球员先行对决,胜者再与33-64名球员争夺剩余席位。此举显著降低低排位球员过早遭遇顶尖种子的概率,提升其晋级与获取奖金的机会。

三大赛奖金涨幅创纪录。大师赛(2026年1月11日-18日)总奖金从72.5万英镑增至101.5万英镑,增幅达40%,冠军独享35万英镑。世锦赛维持239.5万英镑总奖金,冠军50万英镑。新增赛事亦设高额激励:武汉公开赛参照去年标准,冠军奖金14万英镑,单杆最高奖5000英镑。这一调整直接回应了球员对收入结构的长期诉求,被业界视为抑制“另立巡回赛”呼声的关键举措。

斯诺克新增赛事;斯诺克新赛季赛程表

中国军团与新赛季看点

本土球员冲击冠军矩阵。中国军团在新赛季迎来历史性机遇:赵心童作为新科世锦赛冠军(18-12击败马克·威廉姆斯),将与丁俊晖张安达共同出战大师赛;肖国栋以武汉公开赛卫冕冠军身份领衔主场作战;斯佳辉庞俊旭等新锐凭借上升排名(斯佳辉位列世界第15)获得更多种子席位。尤其在6站本土赛事中,延期资格赛机制(如丁俊晖奥沙利文等8名球星在武汉正赛阶段出战资格赛)为中国球员提供“主场突围”的独特路径。

世代交替进程加速。以赵心童斯佳辉为代表的“95后”球员已跻身世界前16,挑战“75三杰”与“80五虎”的统治格局。赵心童世锦赛夺冠创造三项历史:首位亚洲世锦赛冠军首位业余身份夺冠球员第四位资格赛晋级夺冠者,其表现将定义亚洲斯诺克的新高度。白雨露吴安仪等女子球员在混合资格赛中的表现(如吕昊天对阵白雨露),亦将拓展女子斯诺克的职业边界。

全球化与竞技生态的双重演进

2025-2026赛季以赛事扩容地域扩散制度优化为核心,构建了更均衡的巡回赛生态。中国六站赛事形成“贯穿赛季辐射全国”的支点,西安大奖赛等新赛事进一步倾斜资源至新兴市场;资格赛分层与奖金提升则从竞技公平与经济可持续性层面,为职业体系注入稳定性。

对中国军团而言,本土赛事集群是突破冠军荒的战略机遇。赵心童丁俊晖领衔的集团优势,需转化为实际奖杯以巩固斯诺克“东亚时代”的合法性;而赛制改革下低排位球员的生存考验,仍是未来亟需关注的议题——毕竟,真正的全球化不仅在于赛事落地,更在于全球球员的共生发展。

>赛季标志性时刻预告

> ⚪ 8月24日——武汉公开赛揭幕,肖国栋开启卫冕之路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

> ⚪ 11月10日——冠中冠赛,马克·威廉姆斯迎战新生代

> ⚪ 4月18日——克鲁斯堡世锦赛,赵心童挑战“克鲁斯堡魔咒”